森算公告业界资讯
网络舆情处置具备的思维

  了解详情了解详情  

发布时间 : 2020-10-28 17:05 浏览量 : 144

  随着传统媒体的弱化和媒体的崛起,舆论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去进行网络舆情处置,就会优化得越多,舆论就越多,最终结果就压葫芦,漂浮在舆论漩涡中的女人就难以摆脱。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是一种互动媒体。因为传播平台发生了变化,优化方法当然也应该变化。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官方立场,导致一些官方态度傲慢,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与互联网用户进行平等对话,加之对互联网生态缺乏了解,造成了官方优化网络舆情的能力。

  品牌维护森算云总结常见的错误思维主要有以下十种。

  一、真相思维

  舆论事件发生后,真相通常需要2~3天才能出来现真相后能说话吗?不能!优化网络舆情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24小时后,舆论会达到高潮。那么,此时正式发表了什么呢?公布事件的简要情况(时间、地点、事件、现状、措施等。),并表明态度。这也就是茶哥常说的“态度比真相重要”。当真相不清楚时,官员不能任意捏造和猜测,只有以明确和真诚的态度才能阻止官员与网民的对立,为下一步打造良好的舆论网络,最终实现互信和理解。

  二、单向思维

  网络不是报纸,它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性媒体。第一次通报发出后,收集舆论,看到网民关注的焦点、疑问点、难点,第二次通报可以根据网民对事件关注的焦点“对症疗法”来回答。正式发行不仅仅是一个传声筒,更重要的是一个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官方发表不能自己说话,要说网民理解、想听的话。自己信也没用,只能让网友信了。

  三、速决思维

  很多政府官员一看到网络舆论就害怕,想用贴子来解决舆论,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容易产生产生次生舆情的就两个环节:一是“报原因”;二是“报结果”。在没有确切的“原因”和“结果”的情况下,不能凭主观想象就报出。如果草率报出,次生舆情马上就到。次生舆情的影响力是原生舆情的几十倍或上百倍,来势也更快、更猛。这也就是不少官方通报都以“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作为结尾的原因。那么,在这个时候说什么呢?说过程!通过谈论事件优化过程,向人们展示政府态度积极,进一步达成国民对政府的理解,消除对立。

  四、篇章思维

  在舆论爆发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增加发表的频率。一旦形成权威信息的真空,就会填补各种推测和不真实的信息。官方可通过高频率的发布抢夺“网络话语权”、“舆论主导权”、“事件定性权”。在这个时候,官方最大的疑惑就是——事件的处置过程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根本成了不篇章,怎么办?—-媒体是通过时间的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读书,长篇大论反而不读。其实,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成为官方发布。比如“目前,专业救生人员已下水进入沉船,正在尽一切可能寻找生命的迹象”——这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布。一昧求全,反而会言多必失。

  五、对冲思维

  产生了负面舆论后,有些官方寄希望于用正面信息去对冲。在传统媒体时代,以这种方式设置主题引导可能仍然有效。但是,在媒体时代,反而会引起网民的反感。丑闻是丑闻,问题是问题,必须正视和解决不能勉强洗。尤其在自媒体的全景直播下,根本无法回避和掩盖,众目睽睽下模糊关键事实、试图颠倒是非的“洗地”,只会滋生新的发酵点。个案中暴露出来的丑恶,只能用坦诚、积极的方法解决,希望用一些积极的案例洗白,是过时、无效的思维。

  六、站队思维

1593333735442156.

  网络上一旦产生否定的舆论,有的团队立刻成立队伍,向战败对手寄予希望。要知道在网络是95%的人在看、不到5%的人在发表意见。战败对方是没有意义的,这时候要争取的是“沉默的大多数”。因此,以“群体内认同”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是无效的。不用事实去推理说服,就会变成激情的斗争。感情上的争论只在一瞬间试图战胜对方,不顾大局,不顾整体形象。嘴角的较量就好像嘴上占了便宜,气势汹汹,胸中的那一丝郁闷,其实可能是整个形象输的一团糟。正确的方法是直接忽略使用事实和法理的讨论来获得团体外的理解和支持,以便具有重要意义。

  七、讨好思维

  有些官方一看到网络舆论就紧张起来,马上对待自己的有关人员过分,想要取悦网民,平息舆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引发新的次生舆情,类似事在警察和城管部门中多次发生过。不要看网络上的发言似乎都是非理性的,但网络舆情的主流是基本理性的。偏激的言论往往不是真正的民意,不要被这些假民意绑架。优化任何事件都要恰如其份,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更不可以“苦肉计”来讨好网民。

  八、删帖思维

  在论坛时代,许多官方一看到有不利于自己怕言论就急着找人删贴。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如果用这种老办法,很容易激怒网友,帖子会越来越多被删。删帖也会让网民产生思考,建立起“坏事”的逻辑——正是因为官方的严重失误,才会采取删帖的方式来优化,从而进一步激发网民强烈的好奇心,不想看的人就会来看。只有在第一次积极回应和发布时,才能有效地减少流言蜚语的传播,从而引导舆论的作用。

  九、蒙混思维

  真实性是官方公信力的核心,有些官方担心公众的心理,担心网民的混乱,不敢说真话,不敢公开事件的真相,想找理由蒙混过关,结果往往相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有7亿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基地,其中不乏行业专家,熟悉此事的人。造假不仅可以欺骗网民,还会严重损害官员的公信力,使官员陷入“塔西佗”的陷阱。那么,无论官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撒谎做坏事。

  十、驼鸟思维

  由于媒体素养的缺乏,许多官方领导害怕媒体。舆情产生后,往往会认为“躲一躲,就过去”。媒体无法获得权威的信息来源,只能根据道听途说单方面报道,网民根据这个不真实的信息添加醋传播,网上传播了谣言。在网络舆论中,谁第一时间发表,谁就拥有舆论的支配权。在优化过程中,政府必须积极发引导媒体,夺取舆论主导权。其实在很多事件中官方都不是主要责任者,但若故意隐瞒造成的后果,则完全是官方的责任。

  换句话说,如果官员能够在开始网络舆情处置,如果官员能够发布信息,客观公正地发布质量事件,积极接受相关错误,积极宣布有效措施,并尽可能提供相关信息和关键细节,以有效防止传闻,脱离语境,过度解释,情感渲染,许多网络舆情不会成为网络舆情事件。


标签:

国内的搜索引擎云营销平台!
18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百度seo排名,专注于关键词优化!10000+企业的共同选择

cache
Processed in 0.005305 Second.